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支撑性力量,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深刻变革的核心与关键。宁夏获批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首批试点以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开展全方位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的数字强师。
问题导向、需求牵引
提升教育数字化领导力
三月,宁夏各市、县(区)教育局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教育数字化试点学校校长、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学校校长,厅直属中小学校校长180余人,分两批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宁夏教育数字化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

黄涛、郑旭东、上超望等业内专家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变革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作主题报告,传经送宝、答疑解惑。武汉市陆家街中学、武汉市经开区实验小学、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湘潭市风车坪建元学校的先进经验,让校长们对如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挥领导作用、把握前进方向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及其引发的智能化进程,也对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宁夏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实施教育局长、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和教师、教研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推出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微培训30期,举办各类培训600多场次,累计受益26.4万多人次,实现了培训全面覆盖、能力全员提升。
实践导向、精准培训
技术引领课堂变革
戴上VR阅读眼镜,书本上的航空母舰变得立体起来,变为“3D视频有声图书”;打开行李箱大小的“5G+VR科普百宝箱”,可以轻松浏览天文、地理等领域的上百款科普课程,随时随地穿梭历史长河……在吴忠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教师们正在开展虚拟现实教研活动,学习提升“5G+VR”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5G+VR’体验使‘沉浸式’学习环境在立体视觉、三维动作交互、语音交互方面有了全新体验,虚拟和现实世界无缝衔接,解锁了海量内容,开启了虚拟现实在教育教学一个新的方向。”吴忠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校长马团结说。
“统筹资源,协调推进区域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和成果培育推广,打造集课程建设、资源管理、教学指导、教师发展和质量评价为一体的教师研修培训基地,努力培养造就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好老师、‘大先生’。”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王骋介绍。
宁夏启动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在5个地级市建成10个县域教师智能研修中心,“基于5G网络的智能研修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试点项目。
构建教研互联互通共同体
弥合教育数字鸿沟
去年以来,银川市第六中学利用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和宁教云移动App举办了多校区跨地域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空中课堂,运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教法,积极开展学校间、教师间的互促、互通、共享的教育合作交流。

参与的老师们通过线上教学、线上听课、线上评课,就各学科同一个课题,深钻教研。市、区两级学科教研员们全程参与,对线上教学及时进行点评,通过“同课异构”空中课堂,共同分析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解决问题,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智慧教学能力和水平。

把互联网架到了“山窝窝”,用“一朵云”托起了教育梦,宁夏把“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列为五大示范目标,纳入十项重点行动,通过一个大平台兜底保障、全区大联通共享提质,帮助乡村教师建立起学科教研共同体,使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缩小城乡教师数字素养差距,有力弥合了教育数字鸿沟。
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转型的关键软实力,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宁夏将持续聚焦教育数字化变革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使教师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促进教学升级和教育整体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新模式新机制,努力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引擎。
退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