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龙,并不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成为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参训生的。
这名22岁的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是学校定向越野运动队队长。“我们开展的定向越野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或其他导航工具,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通过途中的各种障碍,快速到达各个目标点位,并且完成各个点位任务,最后到达终点。这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经历,让他赢得穿迷彩服的机会,得以传承人民军队红色基因与优良传统,弘扬“披荆斩棘、久久为功”一代航天人精神,与时代脉搏、国家建设、民族进步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
8月1日,由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开营。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76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为期14天的军事训练活动,其中宁夏有18名“00后”大学生参训。
“本届军事训练营以‘筑梦航天·点燃青春’为主题,课目设计既有轻武器实弹射击、识图用图、医疗救护、行军拉练等训练,也有航天领域科研院所观摩,还有升国旗仪式、长城宣誓等活动。”宁夏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赵英杰介绍,在训练营军事课目考评中,宁夏代表队荣获投弹、识图用图和战场医疗救护团体单课目一等奖,轻武器射击和战术课目二等奖,军事课目总评位列全国第一。

宁夏参训生进行训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筑梦航天 点燃青春
8月1日,开营第一天,航天工程大学礼堂内气氛热烈。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自信从容地走上讲台,为参训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课。“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光荣与梦想的征程上,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共筑美好未来。”
与英雄航天员合影留念、面对面得到英雄航天员的鼓励,令马龙这个从隆德县张程乡崔家湾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激情澎湃。他被叶光富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的精神所感染:“参加军事训练营,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这是我的一笔精神财富。”
如果说,8月1日开营当天的授课让马龙近距离感受到航天员的魅力,那么,前一天“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孔令才的讲座,则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在军事训练营的14天里,马龙收获满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钱均鹏为大家讲授党史军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带同学们感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
一堂堂关于航天事业的授课,何以触动青年学生的心弦?
“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已经成功举办7届,变化的是主题,不变的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宗旨。”赵英杰一语中的,以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为主线,结合大学特色,将航天元素贯穿始终。
为讲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这堂大课,本届军事训练营针对青年学生注重体验、思想活跃的特点,将教育内容分解为航天知识学习、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培育3个主题,共安排8次理论授课,引导学生在探知航天奥秘、学习航天知识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
军事训练营还安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代表讲述航天发射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与心目中的“星”面对面交流,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共筑航天强国梦。
“卫星动起来了!”在航天工程大学某实验室,看着教员借助“数字镜像”实验平台,让太空中的卫星同卫星模型做出同样动作时,马龙激动不已。
“我们还先后走进多个航天领域科研院所观摩,感受航天魅力。”这些难得经历激励马龙与参训生一同筑梦航天、点燃青春。
磨炼羽翼 锻造自己
“前方30米,房屋窗户处‘敌’机枪火力点,歼灭!”一场投弹考核在航天工程大学操场展开。
取弹、拉栓、投掷……考核组下达命令后,宁夏大学励行书院建筑学院学生洪毓敏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走下投弹区,洪毓敏感慨道:“参加实战背景下的投弹作业,拉下导火索听到模拟爆炸声,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冲锋陷阵’。”
军事训练营聚集了一群有着军旅梦的青少年。
每天早晨5时多,参训学生就已经起床整理内务。“被子叠成‘豆腐块’,真得花点功夫。”在洪毓敏看来,和全国各地的学生聚在一起,很难得,“在这里不光开阔视野,我也想利用这个假期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军事训练营活动始于2014年,自2017年起每年依托一个军兵种、聚焦一个主题举办,通过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相结合、实地见学与训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的热情。
“在参照往年课目设置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比武竞赛。”宁夏代表队领队马希林介绍,围绕增强团队凝聚力,设置连队对抗型课目,参赛队在投弹、战术、刺杀等团队项目中,用速度、力量和团结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昂扬斗志。
参加军事训练营,要说不辛苦是假的。入营第一天,队列训练后,教员耐心地给参训学生讲解站军姿的要领。“我们个个腰杆笔直,每个代表队谁都不肯认输。大家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却依然纹丝不动。”洪毓敏回忆道,在刺杀训练场上,嘹亮的口号划破云霄,大家气势如虹。刺杀训练每次需要连续做10个标准动作,1个小时后,肩膀酸痛。超越自我、突破极限,不逼自己一把,哪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从去年到今年,洪毓敏跟随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的脚步,从“逐梦陆军·奋斗青春”的陆军工程大学转战“筑梦航天·点燃青春”的航天工程大学。
洪毓敏的父亲曾是军人。去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的父亲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但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父亲常说的‘学会苦中作乐’的话语总会回响在耳畔。”洪毓敏敬佩父亲,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梦想的种子一经撒下就开始生根发芽。
“力行楼”是军事训练营的学生宿舍楼,楼下有一面留言墙,上面的一句话让每个经过的学生热血沸腾:倾盆大雨浇灭不了我们锻造自己的热情!
大雨中训练是参加本届军事训练营的学生独有的体验,刚开营的那几天,北京下起了特大暴雨。
训练营的训练没有因为大雨而停止。
正在磨炼羽翼的“00后”已经为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好了准备。正如洪毓敏在日记中写的那样:“难忘的经历,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自信、奉献、尊重、感恩……这些都是财富,一笔人生中宝贵的财富。穿上迷彩服的那一刻,便是我们最好的青春。”
斗志高昂 “兵味”浓郁
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上,旗手们迎着朝阳,庄严地护卫五星红旗入场。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体参训学生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
国旗下,洪毓敏、马龙不禁湿了眼眶。
在慕田峪长城,参训师生进行宣誓活动,“我宣誓,愿以吾辈青春展华夏荣光,我是新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铿锵有力的誓言沿着巍峨的长城传向远方,是这场迷彩青春之行的盛大告白。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不知谁起头,大家自发唱起《祖国不会忘记》。“军事训练营的经历将成为激励大家不断前进的动力。”马龙说。
临近闭营,“力行楼”一块偌大的留言板上贴满参训学生的寄语——“我看见了头顶那片可以触及的天空”“践行航天精神,致敬最可爱的航天人”“矢志海空,逐梦深蓝”……
“参训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军事训练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他们树立从军报国的志向;回到学校后,影响和带动更多同龄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赵英杰说。
在教练员李海玉眼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训学生不仅个个精神抖擞、斗志高昂,言谈举止也越来越有“兵味”。
活动期间,18名塞上学子充分发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理论授课专注听讲、参观见学用心感悟、文化活动踊跃参与、拉练训练刻苦争先,展现出宁夏青年学子的良好形象。
在军事理论、投弹、识图用图、战场医疗救护、轻武器射击和战术6个课目激烈角逐中,宁夏学子周密配合、紧密协作,既展现良好作风,也力争优异成绩。尤其是在战术课目中,张举萱、赵凡凡等多名学员宁肯肘破皮、腿流血,也不甘落后、毫秒必争,最终取得了12人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
更令人欣喜的是,宁夏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处于领跑地位。每年协调2300余名教官承担近14万名学生军训任务,是全国少数实现高校和高中军训100%全覆盖的省份。今年夏秋季征兵,宁夏大学生报名应征人数达到征集任务数量的8倍以上,“好男儿就是要当兵”的社会共识蔚然成风。
军事训练营的成果犹如星火,将成燎原之势,点燃广大青少年的国防热情。
退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