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2期
P. 18
本 期 话 题 《宁夏教育》2022 NO.01-02
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 缺乏新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灵活运用体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育主要通过审美体验, 验、参与、讨论、交流、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现代
引导大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素养,最后成 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够、应用的不多。三是对
为“审美的人”。一是通过美育活动的实施,让大 美育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教师岗位设置偏向专业
学生学会发现美,从而欣赏美、鉴赏美,提高审美 学科,人才引进和招聘倾向于专业教师,艺术专业
欣赏力。二是指导大学生阅读名著、欣赏名画、倾 师资不足,力量薄弱。师资培训、教师进修制度不
听名曲、游览名山大川,从而提升大学生审美鉴赏 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动力,
力。三是引导学生追求美的人格、美的智慧、美的 影响美育的教学效果。
人生。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 3. 美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美育是一个多学
追求的结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激励着人 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学科,影响课程目标设置、课程
们去探知未知的世界,从而完成对美的创造。 内容确定、课程方向的因素较多,引发的问题也较
二、我区高职院校美育存在的问题 多。一是课程目标缺乏全面性,美育目标体系不
今天,学校教育中的美育和智育应该是同等 完善。目前,美育课程目标还停留在审美知识和
重要的,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片面追求 审美能力的表层阶段,没有达到陶冶学生精神世
文化课成绩,从而忽视了美育的现象。 界、重建学生心理结构的深层阶段。二是课程内
1.认识模糊,对美育工作重视不够。一是对美 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育的内涵和如何实施认识不清晰。如在认识层面 高职院校基本以通识类课程代替美育类专业课
上,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将美育与艺术教育混 程,而通识类课程大多为选修课,内容单一、教学
同;在操作层面上,认为美育就是开设美术、舞蹈、 周期短、课时少,与美育密切相关的艺术技能、艺
音乐等几门艺术课程,缺乏系统的实施体系和评 术实践课时更是严重不足,其结果是美育教学内
价体系。二是实施美育的硬件环境有待改善。硬 容与审美实践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影
件环境是美育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大 响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三是课程体系不健全。
众化程度的加快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职院 美育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内容衔接不够
校往往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重视社会需要和市场 流畅、学生选择度不够、没有设置与课程相匹配的
需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专业建设上,而美育 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等。
往往被忽视,开展美育所需的设备、器材、活动场 三、加强我区高职院校美育建设路径探索
地等难以得到保障。三是学生审美体验感不强。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结合我区
科学美育应当在情景化的审美活动中进行,只有 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探究提出以下三
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激发审美情感,才能使学 条基本路径。
生在体验中受到美的教育。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 1.正确认识美育,提高重视程度。一是要从科
教师对美育特性认识不到位,仍然沿用抽象的逻 学的有机整体来看待美育、实施美育。美育不是
辑说教形式来开展美育,有效的美育途径需要不 艺术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程的事情,美育是教
断扩充。 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
2. 学科建设弱化,教师的美育能力有待提高。 程。因此,高职院校要将美育纳入学院的整体发
美育是介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之间的一门交 展规划,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学计划中,明
叉边缘学科,美育的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研究。 确美育目标、原则,确定实施路径、方法等。二是
美育的实施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是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蔡元培说:“学校所
每个教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但高职院校教师中 在之环境有山水可赏者,校之周围,设清旷之园
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 林。而校舍之建筑,器具之形式,造像摄影之点
审美意识淡薄。非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对美学等知 缀,学生成绩品之陈列,不但此等物品之本身,美
识的系统学习,各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足,也无 的程度不同;而陈列之位置与组织之系统,亦大有
法相互渗透融合。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形式 关系也。”高职院校校区建设规划应采用“组团型”
16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