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宁夏教育》2021年7-8期
P. 11
专 题 报 道
《宁夏教育》2021 NO.07-08
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唯有苦 的主战场之一,宁夏师范学院以“不到长城非好
干实干才能报恩。” 汉”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到固原地区脱贫攻坚的
教育情怀更深。宁夏师范学院长期坚持开展 伟大实践中去。学校将扶智扶志与扶贫相结合,
多样化、互补型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 通过对口帮扶、科技指导、多元培训等方式,帮助
以实验实训、实习见习、学科竞赛、农村支教、微公 贫困家庭转变观念、增智增技、增产增收,使越来
益、社团活动等为载体的多样化互补型实践育人 越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可能,与
体系,培育学生躬耕杏坛的教育情怀。学校在固 社会各界形成了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
原一中建立中学生“创意课堂”,提升师范生教学 合力,成效显著。学校选派科技扶贫指导员进农
能力。同时,学校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舍、入田地,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一线,荣获第二届
计划项目”,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宁夏创新争先”奖。先后选派14名干部教师接续
技作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砥 驻村帮扶,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发起创建全
砺师范生教育初心。“博学善思、知行合一”在学校 国第一个东西部高校共青团协作共建“教育扶贫”
蔚然成风。 基地,创建全区首个语音同步播报微信公众号“吉
培养模式更优。学校探索校地共建教师教育 美杨河”,创建全区第一所村民学校,获批固原市首
创新实验区,开展“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 批20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支持党员、教师、学生到
园)”合作育人,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 帮扶村开展义务支教和科普活动,为西吉县乡村学
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模块化、集成化”的专业与 生提供了价值近 30 万元的学习用品,助力地方脱
职业能力训练考评体系,开展师德养成教育,提升 贫攻坚,为宁夏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富民战略,为
师范生从教能力。通过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三笔 当地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字自动测试、远程教学观摩等平台,学校基本形成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在自治区党委十二届
教师教育“U-G-S”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一流 十二次全会上强调:重视师范教育和师资力量建
本科专业建设点 5 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设,做大做强“母机”,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
点11个。 升。作为宁夏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母机”,
文化育人更强。宁夏师范学院将地方文学历 宁夏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依托
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传承纳入教学科研工作,探索 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依托国家级和省
集思想、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一体的文化育人 部级科研平台,搭建平台,服务和引领地方基础教
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地域色彩的研究领域,推动地 育发展。多次承担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方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世纪80年 “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中小幼教师的培训任
代的固原师专到今天的宁夏师范学院,一直被认 务,促进高等学历教育与职后培训协同发展,密切
为是西海固文学的摇篮,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培 与基础教育的交流联系,全面提高高师教育服务
养成颇有影响力的作家,形成引人注目的“西海固 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文学”现象,提高了宁夏师范学院的声誉,成为宣 江河有源,大树有根,“谈笑凯歌还”。在喜迎
传固原乃至宁夏的一张文化名片。同时,在丝路 建党百年华诞的光荣时刻,全体师生在重温党的百
文化、红色六盘文化、生态移民文化等领域的学术 年光辉历程,讴歌党的百年丰功伟绩的同时,接续
研究和教学实践独具特色;固原民间艺术如剪纸、 奋斗,担负起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升大创博”
刺绣、花儿歌舞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优秀传统 光荣使命,感党恩、铭党情,把党和国家关怀之情转
文化元素入教材、进课堂,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
和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宁夏师范学院特色鲜明 量发展道路,坚持“红色传承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
的文化氛围。 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 代化国家和“十四五”开局,谱写绚丽新篇章。 N
中,党的领导是关键。固原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 【责任编校 品 霓】
9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