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82
宁夏教育科研
航
教 教 海 海 探 探 航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还可以用来记录班级的“大事小情”。建立“班级日 同交流交换评价理念,进而产生更加完善的评价结果,
志”“班级大舞台”等栏目,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将
手机拍下班级学生每天发生的精彩瞬间,以及值得记 学校的日常生活、课堂学习、社会实习、劳动教学等有
录的事情。班级日志所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 机融入,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着眼于中小学生的心
课堂学习的思维火花、生活中的有趣瞬间、课下活动的 理健康、禀赋特点、持续健康发展,倡导“增值评估”,彻
真情流露、各种比赛上的班级风采等。教师可以辅以 底改变“唯成绩”“唯升学率”的盲目考核取向,切实提
日常考察、作品分析等评价方式,形成全面且真实的评 升教育教学质量。
价结果,充分落实过程性评价。 这些文字、图片、视频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展望
[3]
等作为学生的成长轨迹,将伴着班级学生一起成长,成 从上述实践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子班牌,还是微信
为学生美好的回忆。 等网络社交平台,已全面参与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借助微信应用,打造个体评价。微信也是“互联 工作中来,并呈现出以下特征:网络平台将成为或已成
网+教育”为我们提供的一种评价渠道,可以实现点对 为教育评价的新阵地;语音对讲、随拍随传等新功能有
点的人际传播。因此,微信具有“个体化”的特点。相 助于学生评价资料体系的立体建构,成为学生成长记
[4]
对于博客的受众范围,微信呈现出“窄化”倾向。 尤 录档案袋的重要补充渠道;多主体评价,尤其是家长参
其适合与家长进行点对点的交流,这种沟通方式有助 与学生评价得到充分落实,形成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新
于关注和保护每一位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学生。 态势、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利用“互联
点对点的交流也能够帮助教师渗入到学生家庭中去, 网+教育”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发生改变,尽可能释放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环境、性格特点、行为 学校的生命活力,全校联动,强化评价意识,人人参与,
习惯、心理情况等,进而产生更加公正的评价结果。 个个教研,全面收获,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
例如,当一位学生成绩发生突然下滑的时候,教师可 发展。
以通过微信了解学生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从而“对
症下药”。 参考文献:
5.借助微信平台,构建个体化评价模式。首先,需 [1]陈全勇,邢虎.“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背景下学
.
要创建班级公众号。由班主任创建和管理,科任教师 校教育变革的路径选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
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学生和家长通过公众号所发布的 (6):3.
内容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状态,家长还可以在 [2]许冬梅.“互联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
.
帖子下面参与讨论,增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家长 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6(20):3.
的参与感。其次,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消息应该主要 [3]许冬梅. 网络平台助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及班级的重要通知;第二类是 ——源自北京市顺义区的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6
任课教师的学习资料;第三类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 (7):3.
活精彩瞬间。教师可以细化家长的类型,实时精准推 [4]王广洋.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应用于留守
.
送,并分类指导和个性化评价。 儿童教育工作中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8(5):3.
[5]
6. 教评结合,落实综评工作。传统的评价方式一 [5]仇冰倩,吴钢.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
般是教师在一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将期中和期末的考 的构建及其应用——以上海市 J 小学为例[J]教育测
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这种 量与评价,2020(2):43-49.
评价方式,几乎不能够体现出家长的评价观念,而我们
可以借助电子班牌、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朋友圈等功能,
为家长提供一个关注学生评价的便捷渠道。尤其是班 (责任编辑:卢光辉)
级微信群和公众号等功能,实现了家长和学校的即时
对话与信息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可以共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