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宁夏教育》2021年第11期
P. 14
实践篇 《宁夏教育》
实践篇
上提出明确要求。于是一场针对银川市中小学“三个 络课堂“3+3”云校智研共同体)云课、云师、云校研
课堂”建设工作的专项工作加班加点开始实施。 修项目式、混合式“三个课堂”应用模式,成为适合
银川本地、本校实际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课堂”
按需构建“三个课堂”精准应用模式 建设与创新应用新形态。
专递课堂“5+5”(即 5 级组织:市域、县域、联
“不管是一托一、一托二,还是一托三,专递课 盟、校际、校内;5 类主体:市级教研员、县级教研
堂开设就是要符合专门开课的需求,只要在互联 员、主讲教师、副讲教师、学生)云课专研共同体。
网上参与的学生能够听得懂、听得好这门课,这就 按需搭建专递课堂应用场景,采用专门开课、同步
是好的专递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带领博士 上课、录播教学等多种方式开课授课。既整合银
团队为银川市“三个课堂”建设应用提出了意见。 川市6个县(市、区)发展联盟、发展共同体、集团化
“专递课堂贵在应用,按需构建才是根本保证。”银 办学的成果优势,又能够发挥出银川市优质教育
川市“互联网+教育”工作利用全市教研大会、专家 资源的整体优势,形成了互补共进的课程模式,让
交流会等机会广泛征求银川市中小学“三个课堂” 量身定制的专递课开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
建设应用方案的意见。 班级之间。
于是,银川市按照统筹规划、县(市、区)域整 名师课堂“4+4”(即 4 个模块:成长规划、课堂
体推进、学校按需使用的原则,制定分级分层、相 教学、主题教研、课题研究;4类主体:领航主持人、
互协调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开 数字助理、种子教师、新芽学生)云师精研共同
展“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结合县(市、区)实际, 体。充分发挥京银教育合作优势,遴选能够带动
银川市积极支持鼓励县(市、区)、学校特色个性化 银川教育发展的 7 位北京学科专家、7 个名师工作
发展,把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脉搏,推动形成了 室,引领本地教师组建云端教师发展新模式。充
“543”(“5”即专递课堂“5+5”云课专研共同体;“4” 分发挥北京高校专家指导作用,带领银川市域内
即名师课堂“4+4”云师精研共同体;“3”即名校网 名师名课建设,搭建起银川市50个“三名工作室”,
通过市、县、校三级参与主体的特殊设置,让移民
地区、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也能够通过云师共同
体得到成长和进步。
7所北京名校与银川市直属、县(区)30余所学
校“手拉手”,共建名校网络课堂“3+3”(即 3 级学
校:北京名校+银川市优质学校+县(区)学校;3 类
主体:高校专家+教研员+城乡教师)云校智研共同
体。借助“双优云桥”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团
队,遴选首都名校、高校专家、各级教研员共同组
建云校智研共同体,运用云学校、云课程、云教研
等形式,提升银川市教育教学质量。
银川市按需构建的“三个课堂”应用模式,不
仅积蓄了师资培训、名校创建、教学育人模式的强
大内驱动力,也为全市农村学校发展备齐了笔墨,
12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