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35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力量。在学校的综合思政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 导教育学生,这是任何设备和技术都不能替代的。
学校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以视频方式再 3.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思政课教师主动适
现历届学生“徒步百里祭英烈”场景,让学生在具 应新时代技术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运用“互联
体的音画情境中了解历史,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 网+”技术的能力。在教学思路、方式和手段上自
的理解和认同。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构建体验 觉融入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时代性,探求适合学
式、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 生学习的新思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有声
会、知识与素养的融合,打造综合性、活动型思政 有形立体的学习情境,推动课堂变革。
课堂,并把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效融合,从而真 (二)课中善于创新
正拓宽思政课的广度。 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
二、“互联网+”助力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 方法上勇于突破、敢于求变,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
“互联网+”使思政课变得生动鲜活。教师借 引力。
助新技术、新媒体构建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生态, 1.“互联网+”丰富和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激发情感体 道。借力“互联网+”探索思政课教学由单向知识
验中增强认同,从而为思政课堂创新提供新思路。 传授向注重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和能力形成的多
(一)课前精心准备 维互动转变。教师通过 QQ、微信、宁夏教育资源
1.精心设计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 公共服务平台等与学生、家长积极交流,双向互
准确查询、下载各类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 动,分享体验认识。 [3]
重新整合、提炼,设计出有感染力、说服力、典型化 2. 利用“互联网+”搭建平等开放、宽容交互的
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 交流平台。思政课要直面学生成长生活的需求和
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央视媒体 具体问题,积极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探究活动,创
的时政专题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在学习“发展社 造可知可感的思维空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贵州打赢脱 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从而培育
贫攻坚战作为事例背景,将央视网的专题报道“新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价值引导。
时代中国调研行·非凡十年看优势”和央视新闻联 3. 积极进行“互联网+”教学实践。学校将“互
播专题报道:“领航中国”有效整合,同时用丰富翔 联网+”运用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丰富互联网教学
实、客观真实的图文、视频材料展现党的十八大以 考评的内容和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线上教育
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平台资源的建设,主动学习借鉴网络教学方式,丰
贵州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了“千年之变”。 通过 富和更新网络空间教学资源。通过运用“互联
[2]
丰富科学的材料、真实感人的事例论证中国特色 网+”技术,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具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思 典型性、趣味性的课堂实录进行完善,并开发打造
考中理解“中国之治”。教师对各类信息的整合重 思政精品课,增强思政育人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构
组提炼,不仅为课前教学情境做好了充分准备,还 建了良好的“互联网+”思政育人生态,引导学生
有效拓展了思政课的视野,激发了学生高效参与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后注重反馈
2. 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互联网 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
络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 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信息安全关系到每个人,思政课教师自觉担当时 1.“互联网+”丰富了教学反馈形式。教师通过
代新使命,坚定政治立场,厚植家国情怀,坚决守 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不仅可以及时
好意识形态底线。“互联网+”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 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数据,还为教学评价
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守住互联网文化思想传播 和实施提供了客观有效的参考。通过宁夏教育资
主阵地,严把互联网话语权,弘扬主旋律。思政课 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家校通”互动功能,教师及
教师要不断完善人格,发挥榜样力量,身体力行引 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过程性的评价进行答疑、肯
NINGXIA EDUCATION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