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宁夏教育》2022年第6期
P. 72
创 新 素 养 《宁夏教育》2022 NO.06
网络图,进而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力和创新素养。
如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教学中,教师从整 三、以探索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式教学,培养
体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围绕“碳”这一核心概念,归 学生的科学精神
纳总结知识体系,画出知识网状图或列出相关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结构的实
知识框架。知识网状图体现了碳在教材中的地 验性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
位,承接二氧化碳的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 识并将其具体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是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法以及检验方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探究分子的性质,利用
面加以探究的。以碳的性质为例,当学生通过自 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分子性质的理解,不仅激发
主阅读教材明确了碳具有可燃性时,教师设疑:如 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动
何设计实验证明“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 手操作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
结论?这就引入到了二氧化碳的检验,从而进入 力、分析能力、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设计实 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学生可以 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时,应当让学生掌握实
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选取蜡烛证明 验探究的步骤及探究的目的。如提出问题时要能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烧杯中放置高低不 想到对应的化学知识,对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提出
同的两支蜡烛并点燃,通过喇叭形的纸筒将收集 猜想或假设,围绕相关反应设计实验方案,通过
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中,会发现这样 观察现象收集证据,从而得出结论。综合考虑
的现象:低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高层阶梯上的 经济、环保、简便等因素对实验过程加以解释与
蜡烛后熄灭。由此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评价。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利用传统的实验
空气大。还可以讨论用其它方法:准备一个气球, 方案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用嘴吹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把膨胀的气球 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课本要求实验在通风橱
扔出去,气球落地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
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根据“二氧 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
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在收集CO2气 提前做好准备,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
体时采用向上排空法还是向下排空法?由此教师 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烦琐。为了克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学习,运用比较归类法 服以上不足,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
形成并拓展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 一,取两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磷和白磷,用塞子塞
二、结合实际,在生活中渗透化学概念 住试管口,在两个导管口分别接两支相同的注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 器;第二,用一只底部有小洞的试管装入比小洞
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 大的一粒白磷,放入热水中。实验创新之处:一
探究分子性质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是白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右边的注射器活
中提出问题:“湿衣服为什么能变干?而且夏天比 塞向右移动,既能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白磷燃
冬天干的快?”学生根据分子具有的性质,经过分 烧的现象,又能减少白磷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析很容易得出结论。这样,通过课堂上学生学习 二是一会儿取出水中的试管,试管中的白磷接
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 触空气就会迅速燃烧,不需要制取氧气,操作既
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了学 简单,而且现象明显。通过创新实验,既培养了
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 创新能力。
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作为学生成长的指路 四、积极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努力提高教
人,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教育理 学质量
念、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我努力
更新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
70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