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13
教 改 探 索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 段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地理
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课堂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也是地理教师应具备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 的重要课堂教学意识。地理教师不仅要借助多
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 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效率,提升自
[3]
双向活动,课堂不是封闭的知识容器,而是开放的 身的学习能力,还要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开阔学
学习系统。课前预设仅仅是从教师视角作出的假 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设,而课堂上形成的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学生积极 趣。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主要体现
[5]
思考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结果。因而,生成性课堂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加工和课堂展示、智慧课堂师
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创造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 生互动、教学数据的分析应用等方面。当然,信
点。地理教师要具备课堂生成反馈意识,要珍视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还要明确,信
地理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因势利导,不 息技术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是技术的拼
能局限于课前的预设生搬硬套,要以学生课堂上 盘和简单堆砌,教师首先要了解所使用软件工具
的 真 实 表 现 为 出 发 点 ,及 时 反 馈 调 整 教 学 的具体功能,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选择使
策略。 [4] 用,使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如《土壤》中的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生 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高三复习课为
成反馈意识。学生 A:老师,我观察到我们组的透 例,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将各类信息技术与地理学
水实验黏土几乎没有水透出来。教师:那你觉得 科教学有机融合。在课前学习任务中,教师利用
是为什么呢?你观察一下你们组和其他组的透水 网络资源和录屏软件录制自学微视频,通过多媒
实验有什么不同吗?学生 A:老师,我发现我们组 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在课前学习反馈环节,利用
的黏土层比较厚,其他组的土层比较薄,所以我们 互动课堂和“云校家”随堂拍照功能把学生的思维
组水透出来的就少。教师:你观察得很正确。还 导图上传展示。利用屏幕同步功能将“直播地
有其他的因素吗?学生 B:因为黏土颗粒小,所以 球”APP 同步到大屏幕上,随机选择三个地点读出
透水性差。教师:那么黏土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什 区 时 ,并 且 观 察 当 地 的 实 时 画 面 。 利 用“云 校
么影响?学生 C:黏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透水性 家”移动讲台屏幕同步功能将“太阳测量师”APP同
差,根部容易泡水腐烂。 步到大屏幕上,输入二分二至日的时间,让学生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观察到自己小组的 出相关信息并填入学习任务单表格内,展示太阳
黏土几乎没有水透出来,为此提出了疑问。这时, 视运动的年变化过程,利用 Plickers APP 扫描学生
教师并没有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因势 的答案卡,根据数据统计有针对性地讲解。 N
利导,让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和其他组进 参考文献:
行对比,学生马上就发现了不同,找到了答案。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
师又进一步追问影响黏土透水性差的其他因素及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9-06-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影响,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
[
2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020.
了结论。这个案例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生成反馈意
[3]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
识,在课堂上及时合理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能
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001-06-08.
2
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黄莹莹 . 生成性教学:营造“顺水推舟”的高中地理课堂
五、具有信息技术融合意识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020,33(1):6-98.
2
1
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 [5]谢恩奇,吴燕妮 . 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中真实问题情境
修订)》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 的创设策略——基于多个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J]. 中学
4
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 地理教学参考,021,09(5):8-51+55.
2
5
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 作者简介:赵桂敏,宁夏育才中学,教育硕士,高级教师。
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手 【责任编校 若 水】
NINGXIA EDUCATION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