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10
宁夏教育科研
工 工 作 作 研 研 究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究
教育供给方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教 育”示范区建设,如何正确评价其社会效益成为教育决
与学方式,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学习服务, 策管理部门最为关切的问题。与其他教育评价功能不
以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适应时代发展 同,成效评价包含两个功能,一是测量建设成绩、成果,
[6]
[2]
的教育新形态 。“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推进 二是评价建设实施的效果和效能 。逻辑框架分析方
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评价等领域内的关键性 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
[3]
业务 ,实现教育全过程、各环节的深刻变革。 署(USAID)开发的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规划工
[7]
(二)“互联网+教育”建设成效内涵 具,也可以用于项目的分析、评估、跟踪和评价 。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成效包括效率和效果两方 逻辑框架分析方法的基本模式是一个 4×4 的矩
面 :效率是更加以优化的方式完成特定任务,用于度 阵,包括投入/措施、产出/结果、目的/作用、目标/影响
[4]
量项目内部投入和产出;效果指实际结果相比预期目 四个层次,层次间形成三段垂直逻辑关系和各层对应
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实现的目的和手段以及发展价 的水平逻辑关系。垂直逻辑关系主线按照“物理建成”
值。“互联网+教育”建设是打破原有教育格局,通过各 “技术建成”“经济建成”和“效益建成”的前后因果逻辑
种举措干预形成新格局的过程,相应地,其建设成效应 构成,其中“物理建成”和“技术建成”与“产出/结果”层
包括建设效率和建设效果。 次相对应,“经济建成”与“目的/作用”层次相对应,“效
“互联网+教育”建设效率主要是依靠应用新型教 益建成”与“目标/影响”层次相对应,最低层次的“投入/
[8]
育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 措施”是“四个建成”得以实现的基础 。本文将主要从
术,通过衡量教育领域内部教、学、评、管、研等核心业 逻辑分析框架研究宁夏“互联网+教育”建设成效。
务的绩效,科学决策,获得学生学习和教育效率提升的 三、宁夏“互联网+教育”建设举措
更大产出。例如,通过智能助教自动批改作业,减少教 (一)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融合环境
师评改作业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教育大数据,精 建设宁夏教育云平台,夯实“互联网+教育”数字
准分析学生学情,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有效提 基座。宁夏经过近 4 年的建设实践,建成全国第一个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 “互联网+教育”省级教育云平台,利用 5G、大数据、人
“互联网+教育”建设效果则指向教育领域外部, 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出融合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
评估“互联网+教育”建设实践与目标的匹配程度,以 “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通教育系统数据壁
及手段和方法、行动和策略对各实践主体产生的影响, 垒,联通和汇聚“自治区-市-县-校-师生”五级教育数
侧重于政策、机制、效果、手段的改进。从时间跨度看, 据,为开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
建设效率具有暂时性,因为新的技术和设施将不断提 坚实的数据基础。
高建设效率;建设效果具有长期性,涉及“互联网+教 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多元教育需求。建
育”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对教育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立数字资源规范标准和多元供给机制,通过征集、租
的重要因素。 赁、自建、购买等方式汇聚优质数字资源,全面覆盖基
在“互联网+教育”建设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 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服务全体师生,满足师生不断
一方面应围绕技术驱动和技术引领支撑教育变革,通 增长的数字教育资源需求。
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通道拓展、学习内容更迭、管理模式 建设升级智慧教育设施,打造智慧教育场景。在
重塑 ;另一方面,应摆脱“技术工具观”的局限,追溯 原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数字校园达
[5]
“互联网+教育”背后的深层意蕴,用本土化实践不断 标建设、“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实现数字校园建
丰富“互联网+教育”建设成效的内涵。 设覆盖全体学校;以智慧教室、VR/AR教室、创新实验
(三)“互联网+教育”建设成效评价 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学科融合实验室等为载体打造智
面对赋能宁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互联网+教 慧教育场景,增强浸润式体验,推进“互联网+教育”智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