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2期
P. 95
教 改 探 索
《宁夏教育》2022 NO.01-02
课后练习;教读课课后练习由思考探究和积累拓 移默化中达成了。小练笔形式就更多样了:发表
展两部分构成,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 个人观点的小论文、写个人阅读感悟的随笔,对原
并体现学生思维训练的渐进性。 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或改编成课本剧等
1. 课后练习中渗透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都出现在这个板块中。这些微写作训练渗透在每
各单元在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朗读、诵读、默读、 一课的学习中,为单元的“大写作”搭台阶。至于
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 搜集检索课外资料、拓展课外阅读等练习,可以进
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对 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完成思
话。同时,也明确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概括中 想、情感的升华,同时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是
心、厘清思路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再 教师开展1+X阅读的绝佳途径。这些丰富的活动
走出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黄厚江老师在他的 才是语文的本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本色语文教学思想中提出,阅读教学有三个基本 素养。
策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引导,以 二、落实教材课后练习存在的问题
语言活动为载体。教材课后练习中思考探究与积 统编教材已经使用多年了,推进课堂变革也
累拓展就涵盖了这三个基本策略。 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课堂教学的顽疾仍存在于
2.思考探究练习为理解文本打头阵,指导学生 一部分语文课堂之中。其主要表现有:教材培训
阅读思考抓取文本内核,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 习得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还做不到完全的知
这部分的练习题有的直接以问题呈现,有的以填 行合一;文体教学的意识欠缺,如小说和散文的教
写(完善)图表的形式呈现,还有的让学生根据文 学常常混为一谈,设计、组织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
本内容画出示意图。如八年级上册第 18 课《中国 能力不足,不重视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仅
石拱桥》思考探究第 2 题:“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 就教材课后练习的落实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州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又如 1. 对课后习题缺乏与教学设计有机整合的意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思考探究第1题:“这篇 识与能力,教师对课后练习要么因时间不够而扔
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的变化。通读课文,梳 掉,要么生硬分析,于是,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就
理这些变化,并用一张示意图表示出来。”不同文 成了学生课下的困难和负担。出现这种现象也从
体的两篇课文,都设计了依据课文内容画示意图 另一角度说明,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
的练习,不同的是前者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画图的 点时没有细致研究课后练习题,更没有深入领会
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深入体 练习设计意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教
会文章表述的准确与清晰;后者的设计意图是:梳 学重难点的定位是有偏差的,因此教学效率也是
理小说的情节线索,通过现实的故乡和记忆中的 低下的。
故乡的对比,突出一个“变”字,为学生理解小说的 2. 一部分教师以刷阅读题来指望提升学生的
主题打下基础。不同文体的两道形式灵活的题, 阅读能力,却忽略了课后习题的落实。由于教学
化繁为简,不拘一格,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分 时间有限或课堂教学的低效,积累拓展部分的一
析概括,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些练笔、课外自主阅读、语言材料积累、综合性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又稍有挑战性的氛围中完成学 习直接被忽略。殊不知,这些练习正是教材编写
习任务,也为后面进行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奠定 者的匠心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
基础。 互联网上广泛获取、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在同伴互
3.积累拓展题型多样,读写听说并重。习题有 助中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更丰
品味语言的、有拓展课外阅读的、有小练笔的,还 盈的精神财富。
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的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重视课后练习的落实
实践活动。其中,揣摩品味语言的练习强调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统编
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领悟,完成语言 教材的众多创新之处,课后练习的积累价值还有
的鉴赏训练,进而内化于心,语言的积累也就在潜 待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为了更好地教
93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