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宁夏教育》2022年第7-8期
P. 79
“双减”行动
《宁夏教育》2022 NO.07-08
点半课堂”基础上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形成了学科 训、超标准收费和超课标授课的行为。将学科类
拓展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实践类、创客类共计 机构规范治理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推动校外培训
18个大类266项创新素养课供学生选择。与社区、 教育行政执法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坚决完成
家长志愿者、少年宫以及艺术类培训机构等加强协 治理目标任务。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
作,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保障课后托 “先规范、后移交,先明责、后整治”和规范移交、无
管服务师资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辖区 缝衔接的工作原则,及时跟进艺术类校外培训机
内41所中小学校“5+2”课后托管服务实现100%全 构移交后在运行、治理、监管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
覆盖。三是思政铸魂育人。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 问题,做到信息共享,消除监管盲区。统筹协调压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打造“石榴籽”“习 实监管职责,确保其公益属性,避免“野蛮生长”。
语润童心”特色课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营转非”全覆盖。联合教育、审批、民政、市
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开展“四史”教育,广 场监管四部门,制定印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非
泛开展“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 营利性登记工作通知》,扎实开展营利性学科类机
动。扎实开展“三进”工作,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 构办学许可重新前置审核和换发工作,各部门多
设,组建思政联盟校,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队建工 次召开“营转非”工作协调推进会,优化工作程序,
作,落实支部书记讲党课、团课制度。建成各类劳 加快办理实效,牵头成立教育、审批、民政、市场监
动体验基地和实践工坊,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打造 管、消防、安监、卫健、各乡镇街道联合审查组,对
全国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创建各类艺 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场所设施、消
术团体,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美育水平。四是保障教 防安全等 39 个方面进行重新审核,取缔不符合办
师权益。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骨干 学条件的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非营利性学科类校
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教师“课后 外培训机构22家(其中,涉及高中阶段教育5家),
托管”志愿者服务队,实行轮流排班制。目前,各校 在全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
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达到 100%。学校在绩效工 “营转非”100%。四是加强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
资、评优选先、年终考核等方面对参与课后托管志 训公益属性,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
愿者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倾斜。实施“区管校聘” 监管工作。2021年3月,银川市兴庆区率先探索开
改革,有效激发教师队伍育人活力,完善教师交流 展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分两批遴选试点机构,
轮岗和绩效考核办法,推动教研力量向农村薄弱学 邀请银行代表召开政策宣讲会,为推动资金监管
校下沉。优化教师队伍,有效缓解教师总量不足、 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随着银川市培训机构资金监
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 管办法出台,及时全面启动辖区校外培训机构预
四、校外治理发力,巩固“双减”成效 收费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可任选银川市审核认定
一是严控机构数量。立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 的 12 家银行开展监管服务,推行并严格要求机构
构治理,全面规范学科类机构培训行为,按照“停 使用资金托管协议和培训服务合同,鼓励实施先
增量、消存量”的工作原则,通过停止办理学科类 培训后付费的收费模式。目前,学科类培训机构
机构审批、实施乡镇街道教育专干网格化监管、开 按照政府指导价标准,全面实现预收费存量和增
展培训行为及安全生产等系列专项检查、实行学 量资金“两个全纳入”、监管平台选课和购课“两个
科类机构“营转非”重新审批登记、推行政府指导 全覆盖”的监管要求。坚决遏制收费过高和过度
价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工作举措,学科类培训机构 逐利行为,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
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银 发生。五是科学分类鉴定。成立银川市兴庆区校
川市兴庆区审批备案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 外教育培训课程审查专家委员会,负责准确区分
培训机构由治理前的 241 家压减至 17 家,减少了 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机构,为相关职
224家,占比93%。二是规范培训行为。对监管的 能部门审批、分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校外培
非盈利性学科类机构严管严控,模板式亮证办学、 训课程进行内容审查,对培训机构自主编写的培
预收费资金监管,严查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培 训材料进行审查。防范假借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实
77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