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宁夏教育》2023年第06期
P. 57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2023 NO.06
直观影像替代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想象和联 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
想……语文课堂成为声光电交互出现的展演厅, 已经习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浏览图片、观看视
导致教学失去了学科独特的“语文味”。 频,而对名著原文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兴趣相对较
2. 教师在课堂实践方面需要探索实践。跨媒 低。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师可
介阅读与交流是在跨媒介成为新的传播方式背景 将跨媒介阅读与经典文学名著阅读相结合,指导
下提出并成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是基于信息 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扩大阅读范围。教
时代发展的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 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主导者,要给学生设
的阅读能力,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计提供有效学习的“支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阅读构建有关现 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七
实的图景,另一方面也通过交流用语言符号表达自 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
己的思维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各种媒体拓展 中遇到较大困难,教师适时引入 1987 年版电视剧
学生的阅读面、丰富文本类型,通过多媒体设计任 《红楼梦》片段,开展“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专题学
务,为课堂提供生动具体的活动环节,丰富教学内 习,让学生在阅读原版著作《红楼梦》第三回后,再
容,帮助学生从偏向图表信息的浅阅读、碎片化阅 观看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集,指导学生在
读转向喜爱语言文字的完整阅读、深度阅读。有些 融入个人的理解与思考后,重新审视文学经典中
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普遍对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够熟 的文字描述该怎样以“镜头语言”呈现。同时,对
练,甚至存在畏难情绪,拘泥固守某一教学模式之 比分析影视作品在呈现过程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固
中,难以满足学生所需。一些青年教师虽然能够熟 化限制了读者想象的不足之处,为文学经典的解
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由于缺乏深厚的语 读提供了多角度有创意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文本、
文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对于“跨媒介”一味模仿借 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的阅读切换中对比鉴赏、比
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较分析,开展研究性学习,体会语言文字的表现
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 力,积累语言经验,培养鉴赏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互联网时代,媒介独特的传播方式衍生出时 力,提升思辨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代特有的文化印记,同时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 2.整合资源,创设真实情境。语文学习与生活
求、新挑战。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 密切相连,新课标提出的 18 个学习任务群相互关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设计者和主导者 联,都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
的身份积极探索并确立新理念。跨媒介阅读与交 彼此之间融合渗透。而“跨媒介”之“跨”意味着整
流理念的出现,恰好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更新教 合。如,在多种媒介之下,合理利用视频、报刊、图
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片等形式进行组合、合理展示,让学生在声光电多
1. 提高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提供支架,深 媒体的直观展示下进行真实的情境阅读与鉴赏,
入解读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表达与交流。以年初热门电影《满江红》为例,教
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 师可以将其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整合,
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 通过诗词与影视作品设置任务。如让学生以评论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 家的身份在网络上发表观影感受,有学生就围绕
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 诗词与电影撰写《〈满江红〉:从诗词到电影,中式
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 家国情怀的浪漫表达》;又如让学生重温岳飞诗
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 词,对比鉴赏诗歌和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直接塑造
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 与侧面烘托,掌握诗歌鉴赏方法,写下《〈满江红〉
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不同媒介下的人物形象品析》。在这节课中,学生
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 以个体经验为基点,通过角色转换,在真实情境下
蕴,理解文化多样性。”经典名著的阅读和学习是 关注当下文化生活,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语言
高中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实践活动,提高媒介素养和思维能力。
55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