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宁夏教育》2021年第6期
P. 47
教 研 沙 龙
《宁夏教育》2021 NO.0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索
于丽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还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加强思
想品德教育和陶冶情操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德育的有效渗透,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及精神境界的逐步提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
透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情感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1)06-004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提出:“在 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如教学《七律·长征》时,如果让学生提前了解长征
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 相关资料,比如长征路线、长征地形、长征路上的
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在 艰难困苦等,就能在学习律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语文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 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感受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
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也受到了思 的革命精神,以及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
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的道德教育。语文 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
学科是进行德育的主要载体,在语文学科中如何 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些课文的学
更好地渗透德育,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习,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让德育
一、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 在无声、无形中植入学生心灵。
道德情感熏陶 3.古诗词中的德育渗透。古诗词博大精深、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后 远流长,它们是艺术的精品,也是民族的瑰宝。五
的经典篇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备 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
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 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机统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悟 表达了每逢佳节之时,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
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使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 念;《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
在教学中。 了浓浓的母爱;《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1.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汉字承载着中华 伤悲”,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劝导人们珍惜青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 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学生在
《天、地、人》中,教师借助汉字的演变视频既调动 读诗句中明诗意、悟诗情,与作者同思念同感慨。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了汉字的历史 4.阅读中的德育渗透。(1)文本细读中的德育
悠久。教学汉字“人”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一撇一 渗透。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人物描写、优
捺中感受“人”的丰富内涵:天地之间人常在,顶 美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事例描写等,通过教师的引
天立地站如松。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 导,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或对所描写人物肃然
习惯——站如松,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道德的熏 起敬,或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或被故事所打动,
陶——做人要顶天立地、胸怀坦荡。 情感得到熏陶,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如教学五年
2.通过作品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迹进行德 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一课,学生通过理解人物
育渗透。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 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到了刘
远,通过阅读图书报刊、查寻网络等方式了解文章 伯承的坚强意志。(2)主题式阅读下的德育渗透。
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事迹等资料,可以很好地帮 群文阅读能够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让学生在
45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