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宁夏教育》2021年第6期
P. 53
教 研 沙 龙
《宁夏教育》2021 NO.06
中小学音乐教学德育功能的渗透
聂 新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极高的德育功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
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进而在实践中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关注德育元素与情感的融合,多角度
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章基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条件,阐述德育功能的渗透,
以期为推进音乐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1)06-0051-0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各学科教育作为素 情趣和情感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具有
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增强德 启迪心智、育人品德的德育功能。《礼记·乐记》:
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育以情动人,以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美育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礼乐教化”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具有抒发情感
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 的作用,与心相通,共情共性,可以从外而内影响
系,也就是以礼教民、以乐化民,通过音乐激发民 人的情绪。
众的情感共鸣,产生积极的教化作用。可见,音乐 音乐学科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
因其特殊的魅力,可以成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中 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目标。从现行中小
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关注 学音乐教材的选材来看,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德育元素与情感的融合,多角度实现德育的有效 音乐教师除了要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之
渗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外,还要将德育内容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传递给
一、学科德育 学生,使之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抚慰,并产生强烈的
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是新课程改革的 思想共鸣。著名乐评人陈立先生在《音乐家访谈
内在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 录》一书中说道:“在演奏中创造美的人,创造了音
以学生为基础,实现德育元素与学科知识之间的 乐的和谐,并从中发现了和谐的真谛与人类的和
有效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谐。音乐艺术汇集意愿、心智和神灵,传递信息和
确保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五育”并举 价值,净化抚慰人的心灵。人们从音乐中感受到
的新一代少年;各科教学渗透德育要确保课程与 了启示,艺术提示了真我,艺术是美的化身,而美
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相适应,真正实现 就是人性,就是善,就是真。”这正是对音乐艺术的
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 情感与德育互通的很好诠释。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者也。”音乐教学中经典音乐作品不胜枚举,无不 音乐教师需要了解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体现出爱国爱乡、励志向上、团结友爱等真挚情 的区别及联系,分析德育的渗透点和突破口,积极
感,可以使学生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 发挥德育的指导作用及优势。
情操的陶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教师应 1.通过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陶冶学生的情
充分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诠释学科德育的 操。从古至今,音乐教育始终发挥着陶冶思想性
内涵和真谛。 情、培养良好品德、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音
二、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互通 乐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真善美,引导人们积极向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对人的品行修养、审美 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因素,弘
51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