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宁夏教育》2021年7-8期
P. 137
创 新 素 养
《宁夏教育》2021 NO.07-08
试论创新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杨生栋
摘要:创新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从学科课程、学段课程、靶向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五个方面建构。学
科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段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的分级分层,靶向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的精准施
策,实践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的有效抓手,隐性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的开发新区。
关键词:创新素养;课程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1)07-0135-02
课程是创新素养教育落地的最重要、最直接 史、地理、思品、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
的载体。可以说,课程体系建构的广度、高度、深 都适合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差异在于不同的学科
度决定着创新素养教育发展的程度。创新素养教 内容、章节、文本、问题、活动、知识点可能承载的
育课程体系可以从学科课程、学段课程、靶向课 培育“使命”不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基于创新素
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五个方面建构。学科课程 养教育的学科课程内容,我们认为,就是“每堂课
要全面挖掘各学科中的创新素养教育资源,凸显 学习的内容”。目前,教学的基本样态以学科为体
创新素养教育的全面性;学段课程要全面挖掘不 系来编定课程,而生活中的每一个真实问题都不
同年级各类课程中的创新素养教育元素,凸显创 是单一学科的问题,以学科来描述知识和教授知
新素养教育的阶段性;靶向课程要全面挖掘艺术 识,存在着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脱节的缺憾。跨
课、体育课中的创新素养教育养分,凸显创新素养 学科学习,跨文化理解,多文本阅读,目的是建立
教育的针对性;实践课程要全面挖掘各活动中的 正确的知识运用观,促进学生学习综合化,打通静
创新素养教育“因子”,凸显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 态的知识与动态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
性;隐性课程要全面挖掘隐含在学校角落中的创 识结构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可运用的整体。因
新素养教育“宝库”,凸显创新素养教育的潜在性。 此,创新素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学科领
一、学科课程——创新素养教育的源头活水 域,更不能停留在教材的章节中,而是应该建立在
学科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头戏,也 学科基础之上,让学生在真正掌握学科本质和概
是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的基石,为实施创新素养教 念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充分
育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 考虑学科知识结构的关联性与整体性、相关学科
新素养教育元素,我们要立足于中小学各门课程, 学习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强化课程标准知识结
结合创新素养教育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 构的整体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对中小
新方法”三个层面,明确学科课程创新素养教育目 学学科进行整合,形成综合学科课程和课程知识
标,挖掘学科课程创新素养教育内容,探索学科课 是非常有必要的。
程创新素养教育策略。 二、学段课程——创新素养教育的分级分层
学科课程创新素养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创新 学段课程是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的螺旋式上升
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三个维度进行细 课程,旨在分级分层推进创新素养教育。之所以
化。目标要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基础性” 强调分段课程,是因为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
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创新素养为主,为学生 规律不同,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创新素养教育目标、
成为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 内容与方式。
和技能,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国际视野和创造性人 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结合现行
格打下基础。“全面性”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 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我们将学段
面的创新素养教育。 课程分为学前教育课程、小学低段课程、小学高段
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 课程和初中阶段课程。学段课程前后之间是一种
135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