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宁夏教育》2021年7-8期
P. 66
德 育 论 坛 《宁夏教育》2021 NO.07-08
青少年处在充满变化的过渡期,生理、心理发展不 具有重要意义。
相协调: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心理水平处 (一)加强学校教育,切实发挥主导和主渠道
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思维品质发展呈现片面 作用
性,不能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容易出现心理和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要
行为问题。(2)青少年自我实现需求缺失。马斯洛 注重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心理
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 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学校文化活动形式。每年定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期举办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活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生理需求得到 动,长效化开展挫折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
满足之后,就会产生一系列安全需求,向往安全有 促进师生交流沟通,让青少年在温馨和谐、积极向
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 上的校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挫折教育。在校
足之后,又会产生情感、归属与自尊的需求,希望 内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利用非上课时间定
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好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 期对学生开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需要的最高层次,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疏导。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建设,积极创设尊重、理
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反应。(3)青少年的自我期望与 解、信任的班级心理环境,努力营造团结互助、和
应对挫折的行为不匹配。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发 谐进取的班风。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
展,青少年由于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或表现欲过 用,以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例为榜样,激励学生
强,往往会制订过高的目标,一旦目标无法实现, 积极进取、努力拼搏。
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诱发系列心理问题。 2.建设课程体系,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外因。(1)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影 中。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
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存在“长于智、疏于 挫折教育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专
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倾向,一味追求分 业系统地开设挫折教育课程,保证课程时间和必
数成绩,忽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挫折承受能 要的活动场地。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挫折
力的培养。(2)社会环境影响。大众传媒的广泛 教育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挫折教育相关知识,建
性、负面效应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立对挫折的理性认知,了解挫折的主要来源及意
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暴力游戏及影视 义,学会调节情绪、应对挫折。其次,结合学科教
中各种暴力镜头屡见不鲜,青少年励志教育影视 学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挫折教育资源,加强挫折教
剧却越来越少。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游,沉溺于 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和渗透。根据挫折
网络空间虚拟的交流,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导 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部分学科中适当地渗透挫
致其在人际交往中挫折承受力较弱。过分强调成 折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抗挫折能
功的社会文化导致部分青少年重结果轻过程,只 力。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等理科教学中,鼓
接受赞誉,排斥和恐惧挫败。(3)不当家庭教育方 励学生面对难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
式影响。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和兴趣培 极进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语文、历史等文科教
养,却忽视其道德品质培养和良好个性塑造;重视 学中,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在逆境中拼搏
“成才”教育,却忽视“做人”教育。一些青少年受 奋进的事迹,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直
挫后得不到理解和安慰,就会自暴自弃、作出错误 面挫折的意志力。同时,还要将挫折教育与思政
选择。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人为制 教育、体育教学、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
造挫折情境,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范围,更增强了他 有机结合。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挫折教育实践
们的挫败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活动,深化感知体验。组织开展挫折教育体验实
三、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的路径 践活动,创设挫折情境,如主题班会课、文体活动、
挫折事件对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即时性 少(团)队活动、家务劳动竞赛、军训等,使学生在
的,如果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通过其行 活动中磨练意志,增强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能
为表现出来。因此,抓住挫折事件的时间点,以此 力;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类
为契机对青少年开展挫折教育,对于其今后发展 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
64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