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宁夏教育》2021年第10期
P. 17
本 期 话 题
《宁夏教育》2021 NO.10
思维过程,可以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有序地组织信息,进一步加深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1.把书读“薄”。对于幼儿来说,将书变得有趣 二、桥形图让书的内涵变得外显:把书变简单
的方法,就是把书读“薄”,也就是让幼儿寻找书中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逐渐
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内容。《爷爷一定有办法》 完善,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是一个温暖人心的绘本故事,作者用细腻的笔法 能够辨别出事实和想象,并能根据同理心去了解
描绘出一个具有浓浓人情味的小镇以及友爱、温 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是思维的基本环
暖、勤劳的约瑟一家,读起来既温馨又朗朗上口。 节,所谓理解,就是明白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事
在绘本主线画面的下方,作者还加上了另一条线 物的本质。幼儿的理解以直接理解为主,将感知
索——老鼠一家,这样的添加给读者带来额外的 和理解相互融合。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建立在
阅读惊喜和乐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教师 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绘本有其独有的故事表
就可以引导幼儿用气泡将图书变“薄”。在气泡的 达方式,因此,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并不像成人想象
中心画上爷爷头像和问号,表示书的题目。画面 的那么简单,要想达到真正的理解,需要一个动态
上散布的许多泡泡,就是爷爷想的一个个办法,这 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产
是气泡图的第一层。在爷爷想的办法的下方还可 生兴趣点或疑惑点时,可能会出现阅读兴趣的转
以画上泡泡,代表小老鼠的办法,让书中隐藏的老 移或对阅读失去信心。此时,教师利用桥形图的
鼠一家的线索也呈现出来,成为气泡图的第二 绘制,帮助幼儿解决疑惑,抓住兴趣点,进行探究
层。如此,一张气泡导图就做好了。整个阅读过 性阅读,既去除了妨碍幼儿阅读的“拦路虎”,促使
程中,幼儿一会儿看图画,一会儿画导图,主动性 幼儿保持继续阅读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对绘本
和互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的理解。
逐渐加深,书也就变“薄”了。 1.推进故事线索。《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一
2.把书读“厚”。所谓把书读“厚”,就是让幼儿 本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型科学绘本,讲的
从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习得、有所 是一只小鼹鼠从土里钻出来晒太阳时,一条长长
感悟,从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联想到更多的内 的嗯嗯正好掉在它的头上。为了寻找“凶手”,小
容。《大卫,不可以》这本图画书的主角是个只有几 鼹鼠一路问了很多小动物,最后在苍蝇的帮助下
岁的小男孩——大卫。绘本画面中只有大卫是一 终于找到了“凶手”。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个完整的形象,大卫的妈妈只出现在扉页和最后 中的故事角色较多,信息量较大,共有两条线索需
一页,而且都是不完整的形象。整个绘本中,妈妈 要理清。第一条:在找“凶手”的路上,小鼹鼠都遇
的形象都是用妈妈对大卫说的一句话“大卫,不可 到了哪些动物?它是怎样问的?这些动物是怎么
以”来代替。我们可以用气泡图的第一层来记录 回答的?最后小鼹鼠是怎样找到“凶手”的?第二
大卫做了哪些事,有哪些不好的行为或习惯让妈 条:小鼹鼠遇到的这些动物是不是“凶手”?为什
妈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大卫,不可以”。气泡图的 么?它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这两条线索应该是
第二层就可以让孩子画,如果大卫的这些行为是 并列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桥形图来推进
孩子自己,孩子们会怎么做?由此,《大卫,不可 故事线索。桥下可以展示不同形态的嗯嗯,对应
以》这本书就变“厚”了。孩子们在阅读和绘制的 的桥上则画相应的小动物,这样就能把故事中错
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体验到了书本的 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清楚,同时让幼儿更好地
幽默和诙谐,也寻找到了合适的行为。当孩子看 掌握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着画得满满当当的一张气泡导图,就会收获满满 2.理清故事逻辑。《逃家小兔》讲的是一只小兔
的成就感。 子和妈妈用语言玩捉迷藏母子之间爱的故事。该
气泡式思维导图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幼儿看、 故事十分简单,通篇都是母子间的对话,但它们的
听、说、猜、画等方面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 对话又让人为之动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都
绘本互动中,将思维变得可视。同时,气泡式思维 有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的冲动,以此来考验妈妈
导图还强化了幼儿的记忆,让记忆层次分明,系统 对自己的爱。故事里小兔子的经历给人们带来了
15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