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2期
P. 143
职 教 园 地
《宁夏教育》2022 NO.01-02
生的需求和关切是职业院校深化治理的重要支 认识不足,制度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制度的供给
点。具体来讲,2019年以来,高职扩招累计300万, 力强但阐释力弱,最终导致制度的供给能力与治
面对在校大学生以外的在职员工、现役(退役)军 理绩效不平衡,制度的治理效能差强人意,无法实
人、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 现制度的预见性、管根本、管长远的体系功能。
待业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职业院校是否做好了 3.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还未全面提升。2014
生源多样化衍生的个性化甚至定制化教学的准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要从
备,是否做好了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背景下对新型 “管理”向“治理”转变,距今已有 8 个年头。“管”是
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准备,是否做好了学历教 堵,是约束,是禁令,是画地为牢;而“治”是疏,是
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前提下的服务全民终身学 通畅,是流动,是各得治宜。纵观区内高校,自主
习制度体系的准备,以满足各类人群对职业教育 治理的能力普遍还存在短板弱项,还未完全实现
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管而治的转变,内生动力不足、办学适应性不
二、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强、体制机制僵化、管理效率低下、二级学院自我
1. 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还未即时更新。推进职 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对照现代职业教
业院校现代化治理改革,必须理念先行,围绕“职 育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入校
业”二字做文章。近年来,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 协同治理的能力还不够,“政行企校”多元办学多
地的变化,无论是数量规模、质量水平还是结构功 方参与的治理格局还没形成。在“互联网+教育”
能,都逐步向着多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方向发 背景下,将教育信息化和校园治理桥接的意识还
展。特别是职教“二十条”、提质培优方案、全国职 不敏锐,以信息化助推治理能力提升的手段还不
教大会召开等,都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 丰富,运用大数据优势搭建制度、政策、流程等的
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出了新要求。区内职业院校在 执行力还不强。除此之外,部分职业院校办学基
充分领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等的改革创新思想和 础条件差,如实训场地不足、学习生活等功能区不
制度设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点和趋势,坚 完善等问题,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导致了
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找准各校的功能定位、特 现代化治理进展缓慢。
色内涵,不断把职业教育改革释放的政策红利转 三、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资源条件方面还明显存在不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聚焦加强基层治
足。从各校的顶层设计来看,职业教育的育人方 理的目标任务,对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
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在理念层面 团治理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
的设计能力和底气还不够充足。 导小组迅速部署,着力实施校园治理“五大行动”,
2. 现代化的治理制度还未形成体系。随着职 主导开展校园治理达标和示范校创建工作。我们
业教育地位、内涵等发生变化,区内职业院校的综 要对标校园治理各项行动和 56 项考核指标,认真
合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开展各项工作,通过示范创建,全面提升校园治理
新要求,各院校普遍认为,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和 水平,在构建校园治理新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行为准则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治理,于是开始大规 1. 强化治理思维,筑牢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基
模地建章立制,区内某校在过去五年间密集出台 础。牢固树立系统思维。院校的现代化治理本身
了涉及党建、人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近百 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制
项,虽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化要求和约 度、模式等问题,是既“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
束性指标的设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需 综合性改革,因此,要加快构建上下贯通的新型治
要联动的业务部门各管一段、各自为政的局面,或 理格局,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布局上把价值
者因为缺少制度的解读阐释而使执行者无从下 观念、政策法规、行为规范等贯穿其中,也要鼓励
手,更有某些部门在制度依赖理念下,认为必须有 基层创新,积极汲取师生智慧和力量,将局部的创
制度规定在先才能开展工作等问题。从本质上来 新经验成果上升为全局通用的制度规范。要牢固
说,还是对现代化的治理制度的内在和真实需求 树立法治思维,切实把依法治理作为职业院校治
141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