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宁夏教育》2022年第7-8期
P. 95
教 改 教 研
《宁夏教育》2022 NO.07-08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徐唐梅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变革。这场变革必将引发语文作业改革,引发教师重新思
考语文作业的内涵及价值。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优化,语文作业的形式及方式也需要重构,为减量增质提供有力
保障。
“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2)07-0093-02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业。说到基础作业,很多人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以
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 记忆代替思考的机械重复性作业。然而《意见》明
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确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
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 惩罚性作业。”那么如何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呢?教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如何在作业减负的背景下实 师应摒弃重复机械的错误教学观念,尝试着在变
现提质增效,成为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课题。 化了的情境中设计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类作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将作业简单地理解为 如讲到《桃花源记》中“后遂无问津者”一句的
巩固知识的载体,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 “津”,释义为“渡口”,学生可以迁移到《渡荆门送
学的主要手段,显然是不全面的。新时代的作业 别》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津”字,同是“渡口”之
设计应当有着更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意。通过迁移,还可以推出《论语·微子》中“长沮、
和导向功能。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 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中的“津”
业是一项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不仅 也是“渡口”之意。好学的学生还可以整理出“津”
要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应帮助学生逐步 在古文中的其他意思:渡、润泽等。新时代的语文
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 学习只获得孤立、碎片化的语文基础知识已经远
学中精心设计作业,依托作业促进学生逐步提升 远不能解决当下的学习问题了。教师应引导学生
自学能力。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更应充分发挥 通过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类作业,努力建构综合、通
好作业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基于此,教师应以语 用的知识系统,只有系统性的知识才不容易遗忘,
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为出发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 才能更好地得到运用。
求,科学有效且系统地进行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 二、借力课堂导学作业,优化语文实践活动
探索建立起一套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适切的教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
学方式与精优的学法指导为依托、以思维发展为 本的语文素养。然而,仅限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核心的作业设计体系,真正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 并不代表学生获得了语文素养,培养语文素养的重
为“双减”稳步落地保驾护航。 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应重视并科学
一、巧用知识迁移作业,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
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变化,学科知识都是基 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开
础。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语文 展语文实践活动?这就需要语文实践作业的辅助,
基础知识,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为作业是开展语文实践学习的重要载体。
但学生仅仅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 从素养角度来看,语文作业设计不能仅仅局
该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开路,迁移运用基础知 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让学生经历指向思
识,使基础知识发挥最大价值。因此,语文作业设 维提升的真实学习,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
计要以基础知识为基础,这也是常说的基础作 文实践活动中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善于推理,最
93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