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宁夏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
P. 36
宁夏教育科研 总第146期
师
发
教 教 师 发 展 展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General,No.146
学科的师范生名额相比会少很多,这就在某种程度上 职的乡村教师不能坚守在偏远乡村,就会主动选择调
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来源”稀少;此外,还存在着本 离乡村学校。其三,“熬过了”特岗教师的青年教师,有
来是面向乡村学校招聘的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招聘的专 的与配偶两地分居,有的已有小孩,有的还有老人,综
业教师,但在分配时,也会被其他优质学校“截流”“引 合考虑到要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等为人妻、
去”。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就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信息 为人夫、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等应尽的义务等现实因
技术教师难以真正进入乡村教师队伍,也就难以引领 素,只能主动调走。以上出现这三种情况的教师大多
乡村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 是乡村学校信息化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主动离开无疑
2.信息素养程度高的乡村教师“被挖走”。随着教 让乡村教师队伍信息化再度陷入“拦腰斩断式”的
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各个学校也都充分认识到教师 困境。
信息素养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学校之间为了争 二、集团化办学成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
夺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不断出现了“抢人大战”。在一 集团化办学是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
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中,乡村学校所培养的信息化 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
教师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在优质资源学校高平台、 团)的办学体制。以总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
高起点、高待遇、高地位等众多优厚条件的吸引下,乡 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
村学校悉心培养的信息化素养较高的骨干教师也被挖 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走。这些信息化素养较高的骨干教师涵盖各个学科, 1.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努力让信息素养好的乡
这无疑让乡村教师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学校损失了很多 村教师“留得住”。第一,发挥集团化优势,让乡村教师
信息化的中坚力量。更为堪忧的是,乡村学校信息化 在乡村地位极具竞争力。当前很多乡村事务的管理机
管理团队也会“整建制”被新建城区学校挖走,这不仅 制都是借用、套用城市相对健全的部门分工和工作推
挖走了一位信息化引领者,更是挖走了一个信息化团 进机制来开展的。而城乡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队。与此同时,也有初次崭露头角的信息化潜在教师 这就不能用适用于城市的健全方法开展不同于城市的
早就被城区优质学校紧盯着,只要时机成熟,这些具有 工作。这一点在教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城市
信息化潜能的教师就会成为城区优质学校“优先收入 的社会教育机构(部门)要比乡村健全,城市的家庭教
囊中”的后备人才。 育举措要比乡村得力,乡村教育形式单一,社会教育薄
3.信息素养水平高的乡村教师“主动走”。“农村义 弱,家庭教育相对落后甚至缺失,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
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促进乡村学校 共识。这就使得城市学校中的教师的工作与乡村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特 中的教师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多乡村教师都是冠以城
岗教师”以学历高、上进心强、大多未婚等特点,进入乡 市学校的标准,以学校教育之名,进入乡村,从事着包
村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一旦成熟或者有更好的就业 括学校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实”。而要
机会极易离开,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沦为新教师的‘练 处理好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乡村学校
兵场’和‘职业跳板’。其一,由于通过“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不得不以学校教师这样的“不正之名”做教育的
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进入的教师,在三年内是 “分内之事”。乡村学校教师离开乡村学校这一工作单
没有编制的,这就会导致这些特岗教师与其他在编教 位去处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与乡政府部
师相比,在各方面待遇方面会有差异,而特岗教师所服 门产生的业务往来。长时间的这些业务往来,无形之
务的地区大都是偏远落后地区,周围比较“体面”的工 中就成为了乡村“学校教师”的额外工作的“分内任
作,也都是“吃财政饭”的编人员。这也就让特岗教师 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这些工作愈演愈
向往尽快入编,于是又会紧紧抓住年轻的时光,踏上了 烈。在此背景下,可以逐步让乡村教师既能胜任农村
“考取编制”的路途,也正是这样一部分特岗教师“跳 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参与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既受农民
入”了其他在编职业和在编岗位。其二,新招录的特岗 信赖又受农村欢迎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乡村教师参
教师,一般都是安排在边远、艰苦的乡村学校中,这些 与乡镇党委和政府在乡村经济文化建设、乡村政治生
学校工作条件艰苦、交通条件不便、信息堵塞、人居环 态建设等方面的机制,不断凸显乡村教师“新乡贤”的
境简陋、职业晋升较难、择偶困难等众多因素导致新入 重要作用,提高乡村教师的乡村地位。第二,让乡村信
34 2021 /2《宁夏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