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宁夏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
P. 37
总第146期 宁夏教育科研
发
师
教
General,No.146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 本 期 特 稿 展师 发 展
息素养好的教师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教师群体。教师是 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让教师之间互动方式更多样,沟
一种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身后就是一个家庭, 通交流更顺畅,让学校教研氛围更加和谐民主,为校本
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乡村教师,也是如 教研提供更高的实效性。利用网络,创新开展“优质总
此。为了让乡村信息素养高的教师更具竞争力就需要 校+乡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机制,“互联网+教育”的
做好以下几点。在工资待遇上,集团化学校根据具体 跨时空教研机制。
情况和相关工资待遇条款稳步提高。在医疗保障上, 3.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创新“补人”工作。要注
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定期对乡村教师进行体检,发挥集 重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把集团校各校区信息化教学
团总校健全的心理辅导优势,在乡村建立心理辅导中 能力较强的教师选派至乡村学校,让其发挥引领辐射
心。在荣誉表彰上,除了对达到一定服务年限的乡村 作用,进一步带动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进行表彰之外,在集团校内对各级各类荣誉表彰 除此之外,集团化办学更能够发挥“互联网+教育”的
中结合实际向乡村教师倾斜表彰名额。在乡村教师子 优势,创新乡村教育的师资补充渠道。第一,发挥人工
女就读上,把乡村教师子女受教育优先纳入集团校的 智能、5G等新技术在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
招生范围,乡村教师子女可无条件进入集团校内所有 作用。在抗击疫情中涌现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中,
适龄校区,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在乡村教师评定 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助推了乡村教育资源建设,让传
职称上,评审按年限优先评聘高一级职称。在教育科 统上的乡村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角色被人工智能、5G等
研课题评审和各种业务竞技比赛中,面向乡村学校设 新技术被暂时代替。再加上“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
置一定比例的专项名额或适度倾斜。在精神文化生活 堂”“名师课堂”等的逐步推进,通过“虚拟”“远程”等方
上,组织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关注青年教师婚 式已经成为乡村教师“壮大力量”的重要举措。随着人
恋问题,关注中年教师家庭问题,关注老年教师健康问 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可由机器替
题。在乡村教师工作任务上,摆脱以往以城市学校划 代,教师的精力将从繁琐的讲课、组卷、批改作业中抽
定的教师工作量,结合教育脱贫、乡村振兴等乡村教师 离出来,将放到创新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实现。这样
的真实工作,重新界定义乡村教师工作任务,摆脱以往 乡村教师的任务也会逐渐减轻,之前的重复性机械性
根据师生比配备师资的单一标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 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取代,教师的角色会转向真正“育
学校的实际工作需求,足额扩充乡村教师配备,以切实 人”的工作。同时,对于传统教师日常的一些诸如微课
减轻分摊在每位乡村教师身上的工作量。在公众媒体 讲解、组卷、批改作业等机械性、重复性工作也逐渐由
宣传上,广泛宣传乡村教师事迹,营造尊重乡村教师的 教师的“亲力亲为”转向互联网平台的替代。第二,集
浓郁氛围。在视野拓展上,省域内对乡村教师在博物 团内教师“网上走教”能够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有效补
馆、科技馆、景区等场所施行免费或者一定比例的门票 充形式。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
优惠活动。 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让教师“网上走教”
2.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让信息素养高的乡村教 成为可能,能够很好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破解国家课
师“教得好”。第一,优化乡村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对 程无人教的局面,也能够不断环节偏远乡村学校特色
集团内的乡村教师,引导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跨学科 课程无法开、开不齐的困境。
开发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引导教师立足大
地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第二,创新乡 参考文献:
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创新培养、培训能力维度。大 [1]赵忠平,秦玉友.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建设
.
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 困境与治理思路[J]教育研究,2015(11) .
设教师智能研修平台,智能遴选、精准推送研修内容与 [2]刘善槐,王爽,武芳.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
.
资源,支持教师自主选学,为教师提供同步化、定制化、 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7(07) .
精准化的高质量培训研修服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
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模式下教师拥有更 (责任编辑:言悦)
多的信息资源,而且教研的过程和形式都可以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研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
2021 /2《宁夏教育科研》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