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宁夏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
P. 49
总第146期 宁夏教育科研
育
论
人
General,No.146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育 本 期 特 稿 坛人 论 坛
主要作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数由语文教师兼任,缺 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可以
少专职教师,也常常会出现课程挤占的问题,学生的品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备课,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大世界
德课程难以保证。二是学校任务繁杂,落实德育的形 拓展知识面,同时“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课程内容
式也多为比赛、文艺会演、主题班会、演练、参观等形 实时推送,在家里依然可以学习丰富的课堂知识,家长
式,意图通过实际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 也可以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谓“观”在眼里,
活动本身,熏陶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但由于该阶段小 “连”在心中。二“思”,教师应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特
学生的身心特点,常常将课程过程中的娱乐性夸大,忽 点和行为规律,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情景
略了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现今的小学生 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将抽象的德育课、思政课变为
自我意识浓烈,对未能亲身参与的活动,不能抱以欣赏 有趣地体验课、观摩课,让学生有感有思才能真正入脑
学习的态度,造成德育过程流于形式。 入心。如,用VR模拟带领学生访遍祖国大川山河,让
2.学生“知—行”转化困难。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 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一定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爱国教
展理论,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 育更加感同身受。三“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教师
知结构,促使他们只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对 要及时带领学生加以辨别,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
于抽象的德育内容不能完全消化,更不用说,将学习到 生观、价值观,去伪存真,去糙取精,在思辨中体悟教育
的德育知识类推到实际活动中去,并服务于日常的学 内容。
习生活。此种情形,无疑对教师将主观的德育思想落 2. 加强家校交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包括学校、
实到实际活动中去提出了挑战。学校中主管德育的教 家庭和社会三个部分,反过来,学生最终的行为习惯也
师往往在德育方式上费劲脑汁,却收效甚微。例如,在 是检验三方合作效果的试金石。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来
进行小学生安全教育时,教师在形容溺水、触电等安全 进行德育教育,必然会使学生“营养不良”。学生的习
隐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时,若仅凭借语言说教,小学生 得过程和运用过程发生矛盾时,必回造成结果的“畸
不能将危险行为与严重的后果联系起来,在小学生心 形”。如此看来,需要德育教师通过通信工具、网络平
中形成隐患意识比较困难。而孩童调皮好动的天性往 台等加强家校交流,增加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乃至于社
往又促使他们与危险事物接触,这无疑是对学校德育 会的联系。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可以
的普及形式提出了挑战。 通过建立家长分享群,将学校要求告知家长,方便对小
3.难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客观上 学生的共同监督。也可将学生在校优秀的表现或违纪
讲,德育状况及实效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量化,难以评 行为反馈给家长,便于双方及时发现或寻找德育成果
估。具体学校而言,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 及不足。如,在暑假假期期间,时而会报道溺水、交通
有德育工作的考核条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 事故等安全教育的反面新闻,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十分
意性较大;对学生来说,虽然学校设置了一系列奖评手 重要。此时,就可通过微信群将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
段,开展起来往往虎头蛇尾,孩子们开始时抱有极大兴 发送给家长,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小高阶段的学
趣,最终还是以成绩的好坏定夺,难以量化德育考核 生来讲,网络通信工具也方便了师生的沟通互动,增进
内容。 师生感情。
三、借助信息化让德育内容深入“生”心的对策 3.优化德育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德育体系应该
1. 创新德育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德育模 是动态的,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建
式,全面调动学生感官,让德育内容由脑入心。一 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地定位,
“观”,思政课是落实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教育部印发的 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时政媒体 制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
(下转70页)
2021 /2《宁夏教育科研》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