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宁夏教育科研》2021年第2期
P. 51

总第146期                                 宁夏教育科研
                                                                                                    海
                                                                                               教
                                                                                                         探
               General,No.146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  本 期 特 稿 航海  探  航
                                                                                            [4]
            卷讲评课:课前,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预习内容,学生                            字内容创新、安全和问题解决”。 结合这些分析,21世
            以在线提交、拍照上传、班级空间等方式及时反馈预习                            纪的数字公民就应该具备批判、创新、协作、沟通能力,
            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未发生之时的前测进行大                             有网络安全意识。我们已经处在信息化、人工智能包

            数据采集、对比和分析,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完成靶                            围的的风口浪尖上,每一个人与外界的互动、共振史无
            向教学准备工作。这种备课形式的最大价值在于教师                             前例的活跃,学生作为“准公民”、人工智能时代的弄潮
            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将要学习知识的掌握状况,                             儿,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创
            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检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精准                             造者,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行为方式会直接影

            指导,这将完成精确的课程资源预设工作,有效解决学                            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培养他们的数字智慧迫
            生的思维困惑,提高课堂实效。                                      在眉睫。
                面对“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                             “互联网+智慧课堂”搭建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

            掌握学生认知程度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不同学生在                            平台可以做到师生、生生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互
            不同时间的差异化课程学习内容。教师也能够围绕课                             动,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让每名学生收集信息、分享信
            程核心,展开主题式课程资源分类,提供真实的社会情                            息、提交自己的观点、学习成果,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
            境,让课程资源有助于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                           质疑在智慧课堂上可以充分体现。当学生全体参与到

            动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有助于学生借助现有课程资源                             智慧课堂时,学生的互联网身份就要求他们学习做好
            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深层次信息加工,将学习与生                            数字公民的“礼仪”课。比如,应当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活相结合。当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成长“鹰架”,就要                           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特别是在不赞同对方观点的情

            成为大数据的掌控者、融通者、创造者,将学科知识、教                           况下,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应该在网络平台收集
            学策略、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个体对海量                            和分享什么内容、什么性质的信息?在收集和分享一
            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分类,以及转化、生成新知识                          些重要信息时,需不需要考虑“这样做行不行”?发布
            的能力。利用数字技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探索不同                            观点时要不要指出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参考了

            技术条件下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                            别人的思路?在网络平台要不要有国家安全意识?类
                                                         [2]
                二、依托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平台培养数字公民                           似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在智慧课堂中潜移默化、润物
                美国社会学家杰森·欧勒提出21世纪以后的人类                          无声的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在提高数字技术

            拥有传统田野式社区公民与现代数字社区中的数字公                             应用能力的同时,更锻炼出他们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个
            民双重身份,运用数字技术学习、工作、生活是数字公                            体信息管理、学习、娱乐、社交等社会参与的综合技能,
            民未来的常态。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                           培养出成为未来走向社会的合格的数字公民。让处理
            划》指出今后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                             好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即数字伦理扎根在学生

            息技术素养转变。技术应用、信息意识是中学生核心                             心里,让承担责任、维护所居住社区、保护我们的共同
            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数字素                            生活的家园,这样的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养成为贯穿一个人终身学习,具备数字生存能力的基                                 三、通过“互联网+”开辟信息授受流向新通道实

            础,也让公民具备的数字素养成为国家提高社会治理                             现深度学习
            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撑。                                           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的支撑为个体生产、传播
                数字素养是“数字技术素养、针对动态文本的思辨                          信息带来了可能,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每
            能力、创造性生产与自我表达能力和互动交往能力” ,                           一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被充分挖掘。学习,在“互联
                                                         [3]
            欧盟在2017年提出“‘数字能力框架2.1’,将所涉及领                        网+”时代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个体
            域进一步明确为信息和数据素养、交流和协作素养、数                            在主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的知识。“互联


                                                                                           2021 /2《宁夏教育科研》 4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