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33
宁夏教育科研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区 本 期 特 稿 窗域 视 窗
区
域
视
课时需求。四是“1+1”远程互动专递课堂,如西吉县 教师等面对面进行教研活动,聆听专家的点拨和指导,
职业中学通过云课堂的方式接收深圳、上海等地方专 助力教师专业提升。如西吉县小学科学教师在宁夏大
业教师的授课,西吉县第八小学与银川市回民二小、西 学张玲专家团队指导的“专递课堂”中被选为种子教
吉县袁河小学与中卫第六小学等通过“专递课堂”组建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她们快速成长为西吉县小学
结对帮扶团体,实现“大手拉小手”共同进步的目的,既 科学教研团队的中坚力量,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
满足了学生的课业需求,又实现了异地资源共享。 得长足的进步,并且在各种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通
7.强化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课 过这种方式,教师学习同行、专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
堂”结合“名校网络课堂”形成的教研共同体,汇集共同 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能更好地
体各校的名师、名校长、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集传、 服务课堂教学。教师也享受到“三个课堂”教学带来的
帮、带于一体,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教研共同体 荣誉,在近两年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
安排的时间段开展在线教研。例如西吉县第一小学、 中,西吉县有多人次获“在线互动课堂”课例省级奖;
西吉县第二小学定期和捆绑体学校以“同课异构”或 “网络名师”分获省级一、二等奖。教师在辛勤付出的
“课题研讨”的形式开展在线教研,让教师足不出户就 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能观课、议课,享受到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快速,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三个课堂”的开
破解校际间教师交流难的问题。这种“一校带多校” 展,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信息素养作为
“以强带弱”的结对帮扶方式,能将名校的优质资源和 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中小学生应对信息化环
先进的教学经验辐射至周边薄弱学校,推动了智能教 境下的生活、学习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结合当前“五
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推西 育并举”政策,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
吉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使用,指导学生能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获取丰富
二、西吉县“三个课堂”的实践成效 的信息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其次,“三个课堂”教
1.“三个课堂”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村小及教学点师 育教学的开展,逐渐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
资短缺、授课质量不高的问题。随着“三个课堂”课程 式。尤其农村部分学生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教师教
全覆盖,村小及教学点与县城、省级,甚至省外的优质 学方法单一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课堂上很少自主发表
学校帮扶结对,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教师 见解,基于“三个课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同步备课、上课、教研,不同地域的学生同上一节课,有 让城市教师和城镇学生与农村教师和学生同上一节
效缓解了农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书法等教师结构 课,达到信息的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让乡村学生接受
性短缺和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课程的问题,实现了城乡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通过双方教
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目的,保障了每个学生接受公平而 师组织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辅课学生动脑
有质量的教育,既提升了村小及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 动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挖
也减轻了教学点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 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三个课堂”的应用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教师通过“三个课堂”的应用,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 三、西吉县“三个课堂”应用的实践经验
力。通过“三个课堂”的培训和实践,教师深切地体会 1. 积极推进主、辅课堂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开设
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教师学会了到 “三个课堂”的作用。从“专递课堂”授课情况来看,由
各种平台检索教学资源,能借助教学助手、希沃、数字 于受时空限制,上课期间,主讲教师和辅助课堂学生之
教材等上课,学会了制作课件、录制微课等满足教育教 间缺少有效沟通,无法解决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很难
学需求的技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 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在进行“专递课堂”授课之前,
合,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双方教师必须做充分准备,从备教材、备课标、备学情、
3.“三个课堂”的应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 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方面思考,形成共案,供
“三个课堂”的应用,教师有更多机会与教学名师、特级 双方教师上课使用, (下转58页)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