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41
宁夏教育科研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研
研 本 期 特 稿 地究 天 天 地
究
科学的、系统的标准样式或范型。 践模式研究总体呈现出自 2015 年起快速发展的态
二、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回顾 势。图1展示了国内近20年“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
“
我国学者对“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的 实践模式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
研究始于2004年,当时个别研究者自发地开始将互联 1. 研究的阶段性分野明显。从图 1 可以看出,国
网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进行研究。2015年,宁 内对于“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大体
夏率先在全国提出在全自治区范围初中以下学段学校 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2004 年至 2015
(幼儿园)实施创新素养教育,引发了国内对培养学生 年,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极少,11 年间共发表相关论
创新素养,以及通过互联网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 文 4 篇,平均每年 0.36 篇。可以说这 11 年是“互联
研究热潮。笔者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以“互联 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起始期”和相
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为检索词进行查询, 对“停滞期”。第二阶段是 2015 年至 2019 年,这一阶
共检索到 47 篇文章。其中最早的研究是 2004 年题为 段是“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成型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大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的硕士 和快速发展阶段,2015 年到 2021 年间共发文 44 篇,
学位论文,其研究目的是“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 2019年达到了统计期内峰值,这一阶段不仅发文数量
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信 多,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第三阶段是2019
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中验证电大教学模式的有效 年至今,呈现出波浪式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发表相关
性”。2004 年至 2022 年间“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 论文9.5篇。
图1 关于“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的关注度指数年度分析
2.研究焦点不够集中。关于“互联网+创新素养教 堂,以培养人才、校企合作研发的技术和开展的服务项
育”实践模式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目为载体,构建新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融合下的高职
高等教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通过对现有 教育体制内的新工坊式教学模式 ;还有一些学者通
[2]
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各专业背景的学者都试图 过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融合提出了智慧学校
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采用各种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 模式。
手段来探讨学生创新素养(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二是以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技术支持下
的泛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不深入,缺乏普遍针对 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教学变革模
性。但从总体来看,也可将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 式、学习模式开展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
一是信息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研 究。如在课堂教学变革模式方面,陈卫东以创新思维
究。包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模式研究、信息技 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
术与教育管理融合模式研究、以达到学生创新素养提 涵和组织要素,并提出了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
升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从近 20 年已发表的 节、教学实施策略、实现条件以及具体的评价设计(见
文献来看,一些学者主要从某一种模式出发,重点阐述 图2)。 张国强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3]
模式的建构过程及运用操作。如钱冬云等提出以建构 模式类型主要有: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
[4]
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新工坊为教学平台,融入翻转课 模式、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网络交互教学模式。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