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46
宁夏教育科研
地
研 研 究 究 天 天 地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县三级资金支持保障体系,长效保障示范区建设。优 教室、配备智能教学设备、搭建网上结对“桥梁”、开辟
化引才聚智政策,成立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 云端互助“通道”,让所有城乡山川学校通过“一块屏”
中心宁夏分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宁夏人工智能教育研 就能跨县域、跨学校开展网络教学、互动教研等活动。
究院,组建部区两级“互联网+教育”建设指导专家组, 实施“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创建行动,推进数学
引入全国专家包县入校开展建设与应用指导。同时, 校园建设,推动校园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育管
优化信息技术教师配置、应用考核激励、网络安全保障 理等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部分学校探索智慧校园
等专项政策,建立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建设,开展智能教学实践,应用教育大数据驱动因材施
的负面清单,确保“互联网+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教,推动新旧教育动能接续转换、智能升级、融合发展。
二、紧贴数字转型,夯实“互联网+教育”发展新 三、紧扣资源共享,释放“互联网+教育”发展新
基建 红利
1. 坚持“一朵云”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 1. 强调资源覆盖。建立资源引入、动态更新和共
数据标准、统一认证服务、统一管理运营、统一应用服 享开放机制,在接入国家资源库、整合本地资源库的同
务、统一安全保障的原则,以省为单位建设覆盖各级各 时,动态引入第三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天候向全区
类教育的宁夏教育云平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 师生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统一解决全区学校师生优
教学支持系统整合对接,打造集教学应用、资源共享、 质数字资源供给需要,缩小因学校经费不足、家庭经济
网络教研、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家校共育等功能于一 困难等因素引起的教育资源获取能力的差距,实现资
体的省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构建人人皆学、处处 源全域、全员、全时覆盖。同时,开展资源专题化、精品
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教育支撑体系,全面贯通自治 化、体系化建设,着力完善资源供给体系,强化资源质
区、市、县、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用户群体,实现人员、 量管理,及时更新资源内容,不断丰富数字教材、学科
信息、资源、应用等一站检索、一键触达、一网通管,使 资源、数字图书、德育课程、四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
全区学校和师生都在“一朵云”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健康、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研学实践等专题资源,提升
从而破解了市县和学校平台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资源 资源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适应学生德智体
不能共享等难题。 美劳全面发展需要。
2. 坚持“一张网”联通。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2. 强调资源流动。建立跨县跨校帮扶机制,按照
将学校网络带宽纳入政府履职评价体系和基本办学条 “区带市县、市县带乡镇、乡镇带村组”“强带弱、老带
件,通过政府统谈统付、统一承担学校网络接入费用等 新”原则,推进城乡、山川学校结对互助,开展专递课
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运 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简称“三个课堂”),通过
营商注资改造网络基础环境,打通偏远地区乡村学校 网上专门开课、同步上课、联合教研等形式,解决薄弱
网络接入通道,实现校校通光纤、班班通网络。据统 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能力不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
计,宁夏中小学互联网 200M 以上带宽的覆盖率达到 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同时,出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
100%,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全区、联通城乡”“纵向到 用指南,建立应用考核、绩效激励、督导评价、组织保障
底、横向到边”,打破偏远地区特别是六盘山区学校“与 等工作机制,全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推
世隔绝”的现实困境,打通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之 动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结对帮扶,实现薄弱学校“跨校
路,实现全区学校网络高速互联、信息高效互通、资源 联教、联校网教”、优秀教师“一师多校、在线走教”,使
高度互享。 优质师资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流动。
3. 坚持“一块屏”普及。实施“班班通”全覆盖工 3.强调精准服务。推进大数据支撑下智能精准服
程,为全区所有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每一个教学 务,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构资源汇
班配齐互联网数字黑板,确保每一个班级都能从“一朵 聚、智能推送和检索服务体系,破解海量资源的检索使
云”上获取数字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实施在线课堂 用问题,实现“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深刻转变。
教室全覆盖建设行动,为所有中小学校建设在线课堂 建立城乡山川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信息库,探索利用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