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宁夏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
P. 59
宁夏教育科研
2022年 第2期(总第150期) NINGXIA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
教 本 期 特 稿 展师 发 展
师
发
本教研的主题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体验中得到的。同 程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与教学智能测评相结
时,借助平台实现了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与 合的精准教研。研究者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数
教学水平诊断,让教研主体——教研组,从遇到的实际 据采集、转化和运用;围绕教研主题产生的教研话题直
问题中发现有研讨价值的主题,最终确定为教研组的 接唤起了教研成员的内生动力,吸引了教研成员的深
小专题研究内容并进行精准教研。 度参与,会大量产出优质课堂教学。
2.问题诊断后进行集体备课和示范课例。这个流 4.协同教研推进小专题深入研究。在这个流程环
程环节中,通过对教研组“种子教师”进行过程指导、支 节中,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的“智慧研训”栏目功能,把
架提供以及技术支持等方式开展集体备课和示范课例 经过技术转化和动态整合的数据支持与技术集中于教
活动。教研组可以是线下针对小专题研究主题进行分 研平台,让教研主体——教师们的思维自由碰撞,智慧
工合作,开展基于查阅资料、理论学习后的集体备课活 充分凝聚与吸引,促进校本教研的多元合作与深度拓
动。还可以是在线上通过宁夏云平台中“课程社区”栏 展。通过教研平台,大数据分析汇总让教研组的分析
目功能发起集体备课,有线上教研成员的讨论互动、集 变得可读、可视、可量化。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
体商讨,也或者能有线上名师点评指导、专业引领。在 领下通过数据分析,抓住教研主题;以智能测评积累的
这个流程环节中,首先是做课“种子教师”根据小专题 数据,开展教师教学行为的前后改进比较;促进教研团
研究内容线上或线下对教学中选择的教学策略或方式 队及时梳理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策略,或
进行说课预设和反思,同时引发线上线下教研同伴交 者生成新的教研主题,举一反三、迁移升华,形成真正
流讨论,全方位挖掘团队集体智慧,最终探寻出小专题 意义上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日常课堂数据采集、线上
所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学策略,由“种子教师”执 线下集体备课研讨、基于智能测评的听评课活动,在协
教设计出示范课教学方案。 同教研中完成了对教师深化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
3.开展基于“智能测评”的听评课活动。以移动互 学会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联和平板触控技术为核心的云存储、云录播智能互联 三、智能互联环境下“带题做课”校本教研模式对
环境和技术,可以让教研组成员对“种子教师”的示范 校本教研路径与策略的开发与创新
课例进行同步异步观课。观课教师根据小专题研究主 1.让优质课例有分享。基于敏捷迭代的设计开发
题量化指标,作为课堂观察“点”,大家带着任务观课, 思路,借助音视频传输和云存储技术,开展校级“一师
从各自的课堂观察视点,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线上评比展示活动,优化生成
将授课教师在不同维度量化指标的表现标识出来,为 了基于校本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尤其是为教师教学微
课后研讨、交流提供实证。这些活动可以在线方式进 能力点教学案例提供生成资源,能有效促进教师课堂
行,教研组成员随时随地可以对上传的视频课堂进行 教学实践成果的产出。
评论和评分,同时还支持在线对关键帧进行点评。 2.让探索课例有标签。传统校本教研主要目的是
在这个流程环节中,首先是对听评课传统的纸质 磨出一节好课,这种探索课例的研修往往都是基于教
记录方式更新迭代为弹幕评课、指标评课、多人线上讨 研团队一些个人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大家共同揣定哪
论等。线上线下及时记录过程性课堂评价信息,运用 些因素对课堂有影响、哪些条件对学生很重要,然后再
多元数据分析,提升了听评课及课例研究的数据化思 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实践来验证这些主观经验的可靠
维。其次是支持教研组成员多种听评课模式,既可以 性。这种以主观经验为主导的传统教研探索课例往往
是应用在线听评课系统,围绕小专题研究主题设计的 存在着不稳定的灵感型缺陷。而借助云技术等手段,
课堂评价量表进行随机评课议课;又可以是线下集中 通过海量数据的筛选、整合和分析,借助平台实现数据
的教研活动,由教研主持人组织成员对各自承担的课 驱动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与教学水平诊断,让探索课
堂观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享。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例的分享展示沉淀了优质化的本地资源和教研元素,
授课“种子教师”都能回应教研同伴的建议、意见,激发 为教师协同发展提供案例,创造了课例分享的新价值。
教研团队共同思考,并开展深入的主题对话。这个流 3.让常态听评课有聚焦。传统的教研组听评课活
57

